桥梁过洪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方案背景

洪水是威胁桥梁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在洪水期间,水流速度加快、水位急剧上升,强大的冲击力可能对桥梁基础、桥墩等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一旦桥梁受损甚至垮塌,将导致交通中断,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构建一套精准、可靠的桥梁过洪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桥梁在洪水期间的运行状况,对于提前预警、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桥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系统目标

实时监测洪水期间桥梁周边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水文参数,以及桥梁结构的关键部位应变、位移等响应数据。

精准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准确评估桥梁在洪水作用下的安全状态,提前发出预警信息。

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恶劣的洪水环境中持续稳定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与集中管理,为桥梁管理部门提供直观、便捷的可视化监控平台,便于及时决策和指挥调度。

三、系统组成

(1)监测感知层

水位计:在桥梁上下游合适位置安装雷达水位计或超声波水位计,利用电磁波或超声波反射原理,实时精确测量水位变化,测量精度可达 ±1cm,有效监测范围覆盖可能出现的最高洪水位至最低水位区间。

流速仪: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CP),可安装在桥墩附近或河道中,通过发射和接收声学信号,精确测量水流速度剖面,进而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测量精度可达 ±0.01m/s,能准确反映洪水期间水流速度的动态变化。

流量计:结合水位和流速数据,利用流量计算公式或专门的流量计设备,实时监测河道流量,为评估洪水对桥梁的冲击能量提供关键数据。

(2)数据传输层

无线通信模块:为适应桥梁周边复杂的地理环境,采用 4G/5G 无线通信技术,将监测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快速、稳定地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对于偏远地区或信号较弱区域,可结合卫星通信模块,确保数据传输的连续性,避免因通信中断导致数据丢失。

有线通信线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部分监测设备可通过光纤或电缆等有线通信线路与数据处理中心连接,提供更高带宽和更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保障大量监测数据的高效传输,尤其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的关键监测参数传输。

(3)数据处理与预警层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系统:对来自不同监测设备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和汇总,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和标准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数据滤波、异常值剔除、单位换算等,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数据基础。

数据分析与安全评估模型:运用专业的力学分析、结构动力学和水力学等理论知识,结合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算法,构建桥梁在洪水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模型和安全评估模型。实时分析监测数据,计算桥梁结构的内力、应力、变形等关键指标,评估桥梁的安全状态,预测结构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和风险等级。

预警发布系统: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设的安全阈值时,立即通过短信、声光报警、平台弹窗等多种方式向桥梁管理部门、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以及相关责任人发出预警信息,明确预警级别、预警内容和可能的危险情况,为采取应急措施争取宝贵时间。

(4)用户应用层

监控中心平台:为桥梁管理部门打造功能强大的可视化监控平台,以直观的图形界面展示桥梁周边水文参数实时变化曲线、桥梁结构关键部位的应变和位移数据、安全评估结果以及预警信息等。支持历史数据查询、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桥梁在不同洪水工况下的运行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移动端应用程序(APP):开发便捷的移动端 APP,供现场工作人员和应急指挥人员随时随地查看桥梁过洪监测数据、接收预警信息,并可通过 APP 上传现场照片、视频等信息,实现与监控中心平台的实时互动,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四、系统功能

多参数实时监测:全面、实时监测桥梁周边水文参数和结构响应数据,为准确评估桥梁安全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多种预警方式:提供多样化的预警手段,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可视化展示:直观的可视化界面,使管理人员能够清晰、快速地了解桥梁运行状况,便于决策和指挥调度。

数据存储与查询: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可长期保存监测数据,支持按时间、参数、桥梁部位等多种条件查询历史数据,方便进行事故复盘和长期趋势分析。

远程维护与管理:支持远程对监测设备进行参数设置、状态查询和故障诊断,方便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减少现场维护工作量。